关于开展我校第十三届“创新杯”大学生课余科研立项活动的通知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1-09-29 14:45

关于开展我校第十三届“创新杯”大学生课余科研立项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

创新改变生活,创业成就你我。为适应我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余科研立项工作的深入,决定开展我校第十三届“创新杯”大学生课余科研立项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1年9月-2021年11月
    二、参赛对象 
    我校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均可参赛,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创新杯”大学生课余科研立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郭霖

成员:唐军国、陈晶、隆芳敏、易荣伟、蔡婷

(二)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执行组组长:陈晶(兼)

副组长:各学院党总支书记

成员:各学院团总支书记、傅彭贝利、孙珂及各学院负责学生科研老师

四、作品类别及申报要求

1.大赛分组。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设置五个组别。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长三角”等经济合作带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评审要点: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3、申报条件

(1)申报学生必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项目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团队每组人数不超过10人。

(2)项目指导教师需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或者丰富的实践教学工作经验,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指导学生围绕选题进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实验测试)、修改完善项目内容。 

4、申报要求

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品 60% 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作品。
    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在2021年10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论文类作品第一作者必须为申报学生,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为重点申报对象;已经申请和获得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科技发明制作为重点申报对象,第一申请人必须为申报学生。
    参赛作品均应填写《申报书》。申报者务必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申报书样本及填写规范见“附件1”)
    不属于申报范围内容。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五、活动步骤
    1、组织发动阶段(9月30日-10月14日):本届大赛于2021年9月末旬正式启动,各学院要在学生中充分宣传发动,积极组织作品申报。
    2、学院初赛及选题报送(10月14日-10月25日):各学院按要求组织接收、审核学生项目申报书。10月25日前组织初赛,对作品可行性进行评审、选拔,提交通过初赛的学生项目选题(各学院上交数量如下表)至校团委学生会科创实践部。各学院要对通过初审的作品要进行跟踪、培训指导。


  院

推荐名额

信工学院

15

经管学院

10

人文学院

10

艺传学院

7

  计

42


3、学院复赛及作品报送(10月25日-11月4日):各学院于10月25日至11月4日间,组织专家完成复赛暨学院层面结题评审工作,完成结题验收。11月4日前,各学院集中选拔提交优秀项目报给校团委学生会科创实践部,报送内容(纸质、电子档各一份)包括:(1)申报书;(2)参赛作品(纸质装订时附申报书后);(3)更新后的学生项目选题。
    4、学校决赛评审(11月中旬):学工团委组织决赛评审答辩会,并邀请专家进行专业评审。专家对决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观看实物演示及现场问辩,确定决赛建议奖励名单,由组织单位最终确定决赛奖励名单。
   六、奖励办法
    1、本次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若干,对获奖的学生科研项目予以奖励,并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2、优秀获奖作品,优先享有代表学校参加“挑战杯”或“创青春”省赛。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本竞赛是面向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型赛事,对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各学院要积极出台鼓励政策,抓好资金、场所、指导教师等环节,努力营造本学院浓厚的学生科技学术活动氛围。大赛组织单位将定期在网上公布有关比赛的内容,请关注校团委网站。

(二)培育精品,突出特色。

各学院在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时需结合实际,围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精心组织本学院特色科技活动,凸显学科特色,扩大活动影响力,向主办方提交高质量社会科学类作品以此让学生更好更方便地进行自主研究,在学术上竞赛形成敢超争锋的蓬勃生机。

(三)管理创新,争创实绩。

各学院要加强赛事管理,广辟工作渠道,有效整合资源,广泛联系本学院的学术科研带头人,为学生提供新颖,有潜力的课题积极性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大赛组织单位将定期在网上公布有关比赛的内容,请关注校团委网站。

希望各学院加大力度,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共同努力多出成果,争创佳绩,并以本届“创新杯”大学生科研立项为契机,积极组织申报湖北省组织的相关科技竞赛,争取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营造我校浓厚的学风及人文科技氛围,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上新水平。

 

校团委

联 系 人:陈晶、傅彭贝利

联系电话:027-81820264   

校团委学生会科创实践部

联 系 人: 吴乐凡、樊婷、贺显然

联系电话:17343282577,15629111075,15871057210

邮    箱:614814631@qq.com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

共青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委员会

二〇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附件1

附件2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5 1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