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参加2018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通知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发现、培育和选拔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开展2018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现将我校组织参加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内容
大赛下设3项赛事: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
二、参赛时间
(一)组织校级预赛:2018年4月19日
(二)组织参加全省复赛:201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三)组织参加全省决赛:2018年5月下旬
三、参赛对象
1.创业计划竞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2.创业实践挑战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或毕业未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且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3.公益创业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创办非盈利性质社会组织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具体参赛内容及参赛规则将由团省委下发,下发后将第一时间传达。
四、组织机构
(一)成立“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工作委员会(同我校大学生科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立国
成 员:陈齐平 胡晶晶 易荣伟 蔡 婷 刘美中 张留华 王曙光
(二)成立工作执行小组
组 长:刘美中
副组长:张留华、王农跃、陈 晶、卢 潘、卢秀丽、李 毅、隆芳敏
成 员:吴 夏、钟晓星、徐娅妮、李 英、傅彭贝利及各学院负责学生科研老师
五、参赛形式及要求
1.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参赛项目原则上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
2.对于跨学院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申报所在学院的唯一性。
3.参赛项目申报及作品提交相关要求详见“附件4”
六、工作流程
1.宣传动员,作品完善阶段(3月中旬--3月下旬):全面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有针对性地组织竞赛培训,组建团队,确定选题,各学院成立专家指导组对学生申报作品进行指导。
2.学院评选阶段(4月16日):参赛团队向所在学院提交参赛作品,各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报送不少于3件作品参加学校竞赛。并于4月16日按照“附件4”相关要求提交作品,报送至校团委学生事务中心206办公室。
3.学校初审、培训指导阶段(4月9日--4月18日):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提交的作品参赛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知识、风险资本运营、资本市场运作、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等。组织参赛的创业团队开展校内外交流讨论活动,让参赛团队之间就创业理念、团队合作、比赛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
4.学校评审阶段(4月19日):由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学院上报作品进行复审和终审,通过书面评审(占50%)和现场PPT答辩(占50%)的方式进行,根据评审成绩确定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5.修改上报阶段(4月20日——4月23日):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代表我校参加2018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作品并进行立项,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给予经费支持,对部分作品进行信息跟踪和技术支持,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备战省级比赛。4月23日前,各参赛高校将参加全省复赛的项目、项目申报表、项目汇总表等相关材料报送至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武汉理工大学团委)。
6.省内评选阶段(4月下旬——5月上旬):根据校内评比结果,选派代表队参加2018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7.表彰阶段:学校举行表彰大会,对于获得校内评审和参加省赛的或将团队进行表彰奖励。
七、任务指标要求
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任务指标要求 (参考各学院学生基数) | |||
学院 |
最低项目数 |
专项指导老师 |
责任人 |
工程学院 |
5 |
贾慧灵 |
吴夏 |
机电学院 |
8 |
秦雯 |
钟晓星 |
经管学院 |
9 |
高萌 |
徐娅妮 |
外语、航空学院 |
3 |
卢波 |
李英 |
艺传学院 |
4 |
李毅 |
李毅 |
珠宝学院 |
3 |
胡承孝 |
隆芳敏 |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举办“创青春”湖北大学生创业大赛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力举措,对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各地、各高校要在继承和发展往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举办以来所形成的有效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组织机构,完善赛制,切实抓好大赛的组织工作。
2.健全机制,加强指导。各地、各高校要在总结往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办赛经验的基础上,参照赛事具体规则,结合大赛的新改革、新要求,积极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机制建设工作。要在对参赛项目和个人的奖励支持上,注重与往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衔接和延伸。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对参赛者进行创业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创业实训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3.整合资源,注重转化。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整合校内资源,积极发掘本校有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项目,优化参赛团队组合,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经费支持,切实提高参赛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引入风险投资和联合社会有关方面为大赛提供资金、资源、智力等方面支持,努力推动参赛项目的成果转化。要积极探索,出台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支持项目成熟的大学生创业。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高校要将大赛宣传作为工作重点,摆上日程,列入计划。要广泛宣传“创青春”品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深入开展。要借助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在学生中和社会上营造氛围、扩大影响。
特此通知。
相关文件请见附件。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
共青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