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其实践与科研能力,推动跨学科交流,培育团队协作精神,为社会输送创新人才,3月26日下午2点,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十五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终审评议会在一教 115 顺利举办。
担任本次会议的校外评委有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及挑战杯大赛资深评委、省内多所大学创业指导老师和创赛评委郑明;武汉光电工研院总经理助理马宏飞;长江大学团委副书记、挑战杯国赛特等奖项目指导老师信晓阳;以及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多项挑战杯国奖项目指导老师商巍。出席本次评审会的领导还有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唐军国,校团委书记张瑾。校团委团干,各学院专项工作指导老师以及各项目参赛学生代表参与此次会议,会议由红星艺术团主持部的主持人袁娅桐主持。
本次评议会答辩环节分为三个赛道,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科技发明制作A类赛道和科技发明制作B类赛道,各赛道参赛团队在限定的8分钟内,对项目进行了详尽的陈述与答辩,深入阐释了其科研思路及实践成果。从灵感的萌发、项目的深入研究到实验方案的精心实施,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本次评议会答辩环节分为三个赛道,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科技发明制作A类赛道和科技发明制作B类赛道,各赛道参赛团队在限定的8分钟内,对项目进行了详尽的陈述与答辩,深入阐释了其科研思路及实践成果。从灵感的萌发、项目的深入研究到实验方案的精心实施,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在评委点评环节中,评委老师郑明着重指出,参赛者比赛时要根据各赛道的特点着重突出自己的项目的亮点特色,他针对各赛道给出了建议:对于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要着重展示原始数据的搜集调查过程与方法;而科技制作类作品则需要突出展示实际的成品,并强调科技作品的技术先进性、创新点、实用价值以及试用后的反馈,这些能够帮助选手们在项目答辩中迅速抓住评委眼球,脱颖而出。
紧接着,评审马宏飞强调,参赛者必须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他表明,指导老师应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梳理好文本,总结好作品的亮点。同时,他期望学校在未来能够积极引入活动专家,并拓展项目技术,合作赋能现有的基础项目;他也希望参赛者能够享受比赛过程,在实践中关注社会问题,明确行业痛点,提升专业认知,以赛促学,达到知行合一。
最后,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唐军国进行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参赛选手及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认可。其次,他指出,当前赛事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作品掌握不够熟练、指导老师指导不够深入等问题。他建议参赛选手要积极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提高作品的表达能力,并推荐经验丰富的选手参加省级赛事。同时,他也期待同学们在省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青春似火,点燃澎湃激情;创新如舟,驶向梦想彼岸。在激烈比拼与评委专业评审后,我校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终审评议会圆满落幕。望各参赛团队永葆对新技术、新观念、新探索的热爱,坚守理想,无畏前行。于新时代浪潮里,彰显青年非凡风姿,铸就个人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