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各单位:
为了帮助参加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活动团队确立更清晰、明确的实践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各实践团队可根据参考课题拟定实践方案。参考课题将围绕乡村振兴专题、红色教育实践、科技文化创新、非遗文化传承四大模块展开,具体参考如下:
一、乡村振兴专题
实践形式建议:进行特色农产品IP设计、策划村播大赛、产业融合可行性报告撰写,进行“教育+旅游+电商”模式探索等。
实践课题可参考:
1.红色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究——以XX地区为例
2.文化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
3.结合当地农特产(如南阳中草药、阳谷景阳冈酒)开发主题文创产品及营销策略研究
二、红色教育实践
实践形式建议:可通过走访抗战老兵口述史采集、红色纪念馆志愿服务、沉浸式党课开发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针对革命老区,可尝试利用VR/AR等技术,建立线上红色教育基地等。
实践课题可参考:
1.红色文化精神赋能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乡村留守儿童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3.湖北红色乡村(如红安县、大悟县)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联动研究
4.红色遗址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机制分析
三、科技文化创新
实践形式建议:田间科技设备操作培训、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数字文旅地图制作;推广“垃圾发电”技术的乡村废弃物循环利用(参考阳谷新源热电案例)等。
实践课题可参考:
1.基于农产品电商平台的乡村数字化技能培训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2.面向小农户的轻量化、低成本数字化种植/养殖解决方案设计与推广
四、非遗文化传承
实践形式建议:在乡村举办“村民+学生+传承人”共创的非遗技艺体验工坊;开展非遗项目(如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直播展演与带货;协助非遗传承人开发面向游客或学生的简易体验课程;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非遗主题文创伴手礼;在乡村学校试点开设“非遗小课堂”等。
实践课题可参考: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基于当代年轻人消费偏好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
3.乡村学校实施“非遗小课堂”的文化传承实践研究:以技艺传习为路径等。
为全面、真实、系统地总结实践活动成果,确保实践成果的完整性、真实性与规范性,现对校级团队提交实践课题报告要求如下:
一、号召全校所有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含院级),认真学习参考《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课题参考方向》相关课题内容,以提升实践选题与调研质量。
二、校级团队开展实践活动,须严格围绕《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课题参考方向》的相关要求进行。在确保符合核心方向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校级各团队结合专业特色与实践地实际,在课题选择上不局限于提供的参考方向,进行拓展、创新。
三、校级团队须以团队名义提交课题报告,报告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报告内容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原则,课题报告文本结构需涵盖但不限于以下核心章节:概述、课题背景、目标及内容、课题创新性、可行性分析、实施计划与预期成果、未来展望。
请各相关单位、校级团队指导老师与校级团队负责人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组织撰写实践课题报告,于9月12日前同实践调研报告一并提交至指定邮箱。
实践研究报告提交邮箱:2789728885@qq.com
实践课题报告提交邮箱:yssy18186992930@outlook.com
共青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委员会
二〇二五年六月十八日